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
现将《常州市深化孤独症全程支持服务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7月3日
(此件公开发布)
常州市深化孤独症全程支持服务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高质量落实全国残疾预防重点联系地区工作,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系统构建孤独症全程支持服务新体系,推动新时期我市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做示范,共同创造残疾人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2025年末,建立健全孤独症早期筛查诊断康复、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成年孤独症就业创业、重度孤独症托养照护、社会环境友好包容、政策保障协调支持等全程支持服务体系,帮助孤独症人群及其家庭更好融入社会生活。
二、重点任务
(一)健全孤独症早期干预支持服务
1. 普及健康知识宣教。面向公众开展孤独症科普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提高全社会知晓度与接受度。加强对家长、家庭医生和幼儿园、托育与康复机构保教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充分认识孤独症的疾病特征以及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重要性,引导家长主动接受儿童孤独症的筛查、诊疗、康复等服务。
2. 优化三级筛查网络。细化落实《江苏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工作方案》《常州市残疾儿童早期干预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按省要求将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纳入儿童保健工作,完善基层医疗机构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初筛、辖市区妇幼保健机构复筛、市级定点医疗机构诊断的三级筛查常态化服务网络,搭建筛查、评估、诊断、随访、转介等闭环服务管理平台,实现筛查干预信息安全共享,健全孤独症儿童早发现机制。
3. 提升早期诊疗能力。加强从事孤独症诊疗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培养和岗位配备,规范开具医学诊断证明书,明确诊断后同步告知康复干预方法、康复救助政策和定点康复机构信息。鼓励区级综合医院逐步增设相关康复项目,持续提升本市医疗机构的儿童孤独症诊治能力。
4. 增强康复服务质效。全面落实《常州市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完善孤独症儿童康复定点机构评估细则,推进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再提升。加强孤独症儿童康复人才队伍建设,引入国内外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及时为有需求的孤独症儿童提供系统全面的康复训练。积极为孤独症人群提供智能辅具适配服务,探索为孤独症康复机构及家庭引入成熟的数字智能产品,进一步提高孤独症康复服务水平。
(二)完善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支持体系
1. 保障全面接受义务教育。加强市、区两级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建设,发挥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作用,健全适龄孤独症儿童适学能力和入学、转衔评估体系。升级市特殊教育在线IEP平台,落实“一人一案、分类安置”要求,通过随班就读、特校就读、送教上门等方式,实现适龄孤独症儿童义务教育入学全覆盖。
2. 发展学前融合教育与职业教育。深入推进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向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头延伸”,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增设学前部和职教部;创建一批孤独症儿童学前教育、幼小衔接教育的示范性融合教育资源中心;支持康复定点机构与儿童福利机构申办符合标准的幼儿园(或特教办学点);支持特教学校、职业院校开设适应孤独症学生特点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探索产教融合长效合作机制,协同打造一批孤独症实训项目,建立一批实训基地,为孤独症学生实习、就业开辟更多途径。
3. 提高特教融合教育质量。深化融合教育资源中心与康复定点机构的联合合作,加强孤独症儿童教育研究,开发教学资源,推动融合教育措施落地落实。支持特殊教育学校、资源教室等配备专业教育康复设施设备,积极推进学校无障碍环境改造。逐步建立助教陪读制度,完善“影子老师”培训配备与退出机制,为孤独症儿童深度融合提供支持。
4. 深化“医康教”一体发展。有效链接专业医疗机构、康复定点机构、教育机构形成闭环式紧密衔接的综合服务体系,构建孤独症儿童“医康教”一体化康复服务模式,创建融合发展研究工作室,研究制定《孤独症儿童家庭干预手册》,开发孤独症儿童全学段教育课程和家长培训课程,加强分类建档与跟踪服务,提升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发展水平。
(三)营造社会友好包容支持环境
1. 拓宽就业支持渠道。建立支持性就业帮扶机制,组建就业辅导员队伍和就业督导员队伍,为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成年孤独症人群提供职业指导、就业培训和就业推荐。积极开发支持性就业岗位、公益性就业岗位与公益慈善就业项目,大力支持“残疾人之家”拓展辅助性就业,探索挖掘“成年孤独症+家长”同步就业岗位,促进成年孤独症人群从过渡性就业向常态化就业转变,缓解孤独症家庭的看护和经济压力。
2. 完善托养照护服务。充分整合城乡街道社区公共服务机构、托养机构等公共设施资源,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发展孤独症人群托养服务,深入开展“精康融合行动”,持续拓展居家安养服务项目,增强重度孤独症机构集中托养、轻度孤独症社区寄宿制托养和“残疾人之家”日间照料服务功能,探索“保险+信托+托养”服务模式,进一步完善孤独症人群托养照护体系。
3. 加强家庭关爱赋能。积极发挥各类孤独症家长组织和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作用,支持建立孤独症家庭关爱志愿服务团队,常态化与孤独症家庭结对开展服务。搭建网络咨询与自助互助服务平台,深入开展家长培训和心理辅导,为处于不同阶段的孤独症家庭提供科学指导和个性化支持服务,改善孤独症家庭困境、增强生活信心。
4. 创新社区友好共建。统筹整合政府部门、镇街村社、社会组织、爱心企业等资源,着力加强“家—校—社—医”联动,推动“星工坊”改造提升,试点建立融合示范社区,为孤独症家庭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生活照料和帮扶支持,丰富孤独症人群及其家庭文化活动,共同营造社区关爱支持友好发展环境。
(四)强化组织实施支持保障
1. 强化组织保障。各地建立跨部门联席会议会商机制,加强组织、协调、指导、督促孤独症全程支持服务工作;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密切联动,及时研究相关政策、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孤独症全程支持服务工作相关经费列入本级政府预算,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彩票公益金、慈善资金等按照国家规定支持和用于孤独症全程支持服务工作,形成政府部门协同、家庭和机构各尽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孤独症全程支持服务工作格局。
2. 强化政策保障。持续优化“普惠+特惠”的孤独症人群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政策和社会保险机制,逐步提高救助标准、扩大保障范围。大力推动政策保障集成与贯通衔接,加快完善孤独症早期干预、康复救助、特殊教育、就业保障、托养照护、社区与家庭及机构关爱支持等各项制度与政策的建立制定,形成一套贯穿孤独症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政策保障体系。加强政策实施的动态监测,做好事前风险评估、事中跟踪管理、事后绩效评价。
3. 强化实施保障。建立市、县(市区)、镇(街道)三级孤独症全程支持服务工作体系,打造“1+7+N”支持服务网络。市级建立孤独症人群关爱指导中心,统筹指导各地分中心和服务站建设。各辖市(区)、常州经开区设立分中心,统筹协调、汇集拓展多渠道资源,推动具体项目开展;各镇、街道设立服务站,为辖区内孤独症人群建立“一人一档”全周期关爱档案,因地制宜提供多样化服务。试点建立孤独症人群友好发展示范区,打造全方位融合包容的社会生活场景。
4. 强化社会引导。加强全媒体、多阵地宣传,充分利用世界孤独症日等重要节点,支持社会各界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各类基金会作用,健全社会组织和志愿团队的孵化培育机制,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社会力量关注孤独症人群及其家庭,提供专业化、精准化帮扶救助与关爱服务;持续完善公共场所无障碍服务,营造全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关爱孤独症人群及其家庭更加和谐温暖的浓厚氛围。
附属品:苏州市推进孤独一人症全流程支撑精准服务制定一个方案格式级任务进行分解表
扫扫扫在收集点击眼下页
|